预制菜进击万亿市场,谁能更快上桌“吃菜”?
文 | 螳螂观察
作者 | 图霖
(相关资料图)
消费行业很少有可持续的风口,这两年的预制菜算其中一个。
艾媒咨询发布的行业预测显示,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720亿元。
过去这一年,武汉、大同等地已相继召开了预制菜相关的产业峰会。峰会规模有大有小,含金量很难定义,但至少说明行业仍处在活跃发展阶段。
口罩期间掀起的“在家吃饭”热潮远未褪去,政策红利又在持续加码,想分到蛋糕的玩家很难拒绝这种“无声”的邀请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2020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为12984家,截止2022年年底,这个数字已经攀升至6.4万家。
跑到前面的玩家,更是已经获得了资本的认可。2022年,我国预制菜相关品牌产品全年累计完成31起融资,合计披露融资金额超7亿元。
水大鱼多,除了会将整个市场搅得更热闹,也势必会加剧品牌之间的话语权竞争。
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,想如愿吃上这口“菜”,还得各凭本事。
01、玩家等“吃菜”,但上桌不容易
尽管入局者众,但处在餐饮大赛道里的预制菜,门槛并不低。
当代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和安全度的要求与日俱增,故而,相对成熟的仓储和供应链能力成了预制菜玩家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。
展开来说,品牌必须从最源头的工厂生产开始掌握主动权,到中间产品品质的把控、终端门店的管理,最后到消费者端预制菜产品和服务的交付,全链路清晰高效。
以盒马、钱大妈为代表的社区生鲜玩家,早已积累起前述优势,趁势入局并不难。
去年10月的盒马“新零供”大会上,盒马宣称要做“鲜食预制菜第一渠道品牌”。5月初的盒马鲜生预制菜生态联盟发布会上,CEO侯毅又透露盒马今年10月份将开出以预制菜为核心的全新品类结构的盒马鲜生门店,瞄准预制菜之心昭然若揭。
钱大妈则是启动了“钱大妈大厨菜”项目,主打短保类预制菜。为更快塑造品牌在预制菜层面的认知度,钱大妈瞄准B端市场,与一些连锁餐饮品牌达成合作,在其门店、菜吧、小程序等多渠道上线了短保预制菜产品。
相较社区生鲜玩家在“鲜”字上下功夫,预制菜“专门玩家”似乎更注重线下市场的扩张。
成立于2002年的好得睐,本就是一家做半成品菜的企业,既有生产厂房也有食品研究院,目前已经在江浙沪十多个大中型城市开了上千家门店;2017年开出第一家店的锅圈,已在万店规模加持下吹响了IPO号角,融资来到第6轮。
就连2019年才成立、定位新中式预制菜的珍味小梅园,也传出了新一轮门店布局的消息,品牌将在现有50家门店和上千个合作档口的基础上,陆续开放加盟。
但预制菜涉及较长的产业链,其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特性加大了发展难度,导致目前无论哪一类玩家,都还处在为产业摸索出一个更清晰盈利路径的阶段。
进军预制菜,社区生鲜玩家固然自带优势,甚至能将预制菜视作品牌在社区生鲜赛道第二曲线,加速突围。但这同时意味着,社区生鲜玩家不仅要守好本业,还得分出精力搞副业。
本就尚未跳出“生意好,亏钱多”怪圈的钱大妈,去年7月好不容易拿到新一轮融资,缓解了资金压力,临近年底又遭遇北京市场扩张遇阻。钱大妈此时发力预制菜,必定会再次加剧资金压力。
而且,社区生鲜玩家目前更倾向于瞄准C端预制菜需求。但据国海证券测算,预制菜行业B端和C端需求的占比为8:2。即便能吃下全部的C端市场,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拥有成熟供应链的专门玩家手里抢到B端的生意,极易触到天花板。
当然,专门玩家选择的规模化扩张也有两面性:当门店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全国各大市场,的确会带来品牌知名度的提升。但同时,大体量的门店也势必会带来管理难度的加大。
走在更前面的品牌已经以身为例说明了这一点。
疯狂开店的舌尖英雄,已于去年关闭了北京首店,不少加盟商都反映总部公司调低了推广力度,门店生意惨淡、亏损严重。
“预制菜第一股”味知香2022年门店总数比2021年多了300多家,但其经销店、批发、直销及其它、电商等渠道的营收均出现下滑,分别下滑2.71%、10.80%、40.29%、47.05%。
而且,味知香2022年的营收增速已由2021年的22.84%下滑至4.40%,是其近四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增速个位数。
这也再次印证了,预制菜的确香,但玩家想“上桌”,没那么容易。
02、进击万亿市场,锅圈的菜更好吃?
前述预制菜玩家在发展中碰到的问题,实际也是行业对其提出的发展要求。相应地,越是符合这些要求的玩家,就越有希望为预制菜博一个盈利路径清晰的未来。
其一,以强劲的渠道搭建能力,最大程度抬高营收想象空间。
为避免走入资金承压的困境,品牌必须得“能赚多赚”,搭建相对完善的销售渠道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。
前面提到的,不论是社区生鲜玩家还是预制菜专门玩家,都十分重视线下渠道的搭建。
不少餐饮企业曾“被迫”在口罩期间修炼了线上渠道能力,如今虽然口罩阴霾不再,但不愿出门的“懒人”依旧会更倾向线上买菜。
基于此,预制菜品牌必须学会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。
例如,开出万店的锅圈,不仅门店已经覆盖中国29个省、自治区及直辖市,还同步开发了包括锅圈APP、微信小程序、第三方外卖平台在内的线上销售渠道。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,锅圈累计获得超一亿份订单。
其二,以覆盖全链路的降本增效能力,走出行稳致远的规模化扩张步伐。
预制菜涉及采购到配送的全链路,在把控成本时也是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品牌要做的,是在保证食材品质的同时,提升管理效率和供应链效率。
一般来说,在成立初期就有意注重运转效率的品牌,可以更从容应对后续发展中的各种变化。
锅圈早期的开店逻辑是“先建仓后开店”,在不确定选定的区域能否带来高回报时,这种“先重后轻”的模式其实相对冒险。但好处在于,每家门店都能获得“仓廪实”的安全感,同时还能提升配送效率。
后期的“店仓一体”,就更灵活了,既具备前端零售功能,又满足后端周转需求,更大程度降低了食材耗损概率。
此外,锅圈还打造了一个覆盖采购-仓储-门店-用户的全业务链的锅圈云信息中心,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供应链效率的提升。
其三,以严格的食材研发、品控能力,长久立身于行业与消费者心中。
对菜品好不好吃的评判,原本是相对个人的。毕竟,每一位消费者都有偏好的食材和口味。但品牌至少得做到,既要开发更多菜品,更要执行严格品控。
只有消费者满意了,品牌才能维持好口碑,进而在行业内走得更长远。
在食材品类方面,锅圈采取了实地探寻的“苦”办法,采购团队“上山下海”,考察食材源头产地的工厂,将河南的黄河滩羊、科尔沁的牛羊、云贵的菌菇通通扩充进品类版图,让消费者能有更多选择空间。
为执行更严格的品控,锅圈在上海、成都等地建设了六大研发中心,组建了近300人的研发和品控团队,目的就是研发出的菜品能在口味和品质上满足消费者味蕾。
总的来说,预制菜竞争白热化已是不争的事实。行业野蛮生长阶段,扩张速度固然重要,但内功扎实才是支撑品牌走得更远的法宝。吹响IPO号角的锅圈,正为行业铸就新样本。
特别声明: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。(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@donews.com)
关键词:
相关内容
- 预制菜进击万亿市场,谁能更快上桌“吃菜”?
- 即时:淡水鱼苗培育(关于淡水鱼苗培育介绍)
- 跟德国同事讨论过,“德国高速免费”的说法不全面,因为它只是对一般的小轿车免费-世界新动态|每日快看-每日视点
- 环球热推荐:邻苯二酚商品报价动态(2023-06-05)
- 《中国好声音2023》定档,四大导师阵容,周华健最值得期待
- 2023顺德容桂端午龙舟活动时间表(附地点)_报资讯
- 2023年5月紧凑型车投诉指数排行:保价仅是营销噱头 焦点快报
- 和布克赛尔县纪检干部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
- 250ml红酒多久可以开车?|每日热文
- 普利特拟10亿元投建年产6GWh储能电池项目 全球今热点
- 每日快看:打湖人紧张,打热火还紧张?掘金侧翼新星真是状态令人担心?
- 颧骨长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_颧骨长斑是什么原因_世界新要闻
- 总决赛和战雄鹿很类似?文森特:并没有 约基奇经常切换挡拆套路
- 美股异动丨Mallinckrodt盘前大跌25%或将再次申请破产 天天快讯
- 【世界播资讯】深圳茶博会参展商名录_第五届中国 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
- 当前观察:第十九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开幕 推出13项特色活动
- 沙特宣布日减产100万桶石油 美媒:司机加油将花更多钱,不利抗通胀
- 天天短讯!2023年6月5日山东省环己酮价格最新行情预测
- 环球微资讯!“力气活”变“技术活”
- 环球今日报丨广东:持续推进森林保护管理 改善人居环境